開放淡水
Advertisement

史前篇[]

史前史話

․淡水地區目前所發現的考古遺址,包括新石器時代的 「大坌坑文化」、「訊塘埔類型」、「圓山文化晚期」、「植物園文化」以及鐵器時代的「十三行文化」,六、七千年來原住民在本地區的活動遺跡,處處可見。

十四世紀

․時值中國元朝。臺灣北部的平埔族已有以沙金、硫磺、鹿皮等,與中國漢人交易土珠、瑪瑙、陶器的紀錄。

十六世紀

․中國海盜與倭寇,橫行往來於臺海之間,鷄籠山成為航海指標,雞籠與淡水也成為避風港及補充淡水之區,「淡水」地名之由來,蓋起源於此。
․明朝隆慶、萬曆年間,大陸船隻定期至雞籠、淡水捕魚或從事黃金與硫磺交易。


大航海時代[]

1628

․西班牙人以武力佔領淡水,建聖多明哥城(Santo Domingo),進行殖民、傳教。
․道明會神父馬地涅(Bartholome Martinez)隨遠征軍至淡水,企圖傳教未果。

1629

․荷蘭人派遣船艦偵察淡水港,並繪製第一張淡水港圖。

1631~1633

愛斯基維神父(Fr. Jacinto Esquivel)在淡水傳教,為當地蓋了兩間教堂,還用當地的語言寫了一本文法書、一本字典和一本教理書和兩份報告。

1638

․西班牙守軍破壞淡水城寨聖多明哥城(Santo Domingo),移兵返菲律賓討伐摩洛族。

1641

․荷蘭艦隊往雞籠偵察,於回程途中將淡水置於其保護之下,令淡水地區原住民將其村落與土地獻給荷蘭政府,此為荷蘭人殖民淡水之開端。

1642

․八月,荷蘭艦隊攻克鷄籠城,司令官拉毛球斯將軍隨即前往淡水勘查地形,召集原住民在西班牙舊城(Santo Domingo)遺址築新城,取名為Anthonio城,以維持與該地區的硫磺貿易。

1644

․李自成攻陷北京,中國戰亂加劇,前往淡水載運硫磺的帆船增至三十艘。
․荷蘭人重新整修Anthonio城,改以石灰和厚重磚石建構新建淡水城砦,即日後之紅毛城

1645

․荷人在淡水駐兵八十人、鷄籠五十人。

1646

․荷蘭人憑藉武力征服原住民部落,1646年時對北台灣已能有穩固之掌握。

1655

․淡水河南岸原住民聯合反抗荷蘭人的高壓統治,殺死荷蘭翻譯及三名士兵,並包圍在淡水的荷蘭人。淡水的Chinar(即Sink,林子社)和Rappan以及Pillien三社亦加入反抗行動。

1657

․荷蘭自大員派遣遠征軍,鎮壓淡北反抗勢力。

1661

․六月,在大員被鄭成功包圍的同時,鷄籠與淡水的馬賽人(Basay)群起反抗,企圖闖入淡水城,並焚毀荷蘭人與中國人居所。
․十一月,荷蘭人在原住民的脅迫下,倉皇逃離淡水,臨去前放火燒毀淡水堡壘並將無法帶走大砲予以爆破。
․鄭成功克鹿耳門,圍熱蘭遮城(Zeelandia),荷蘭人投降召回淡水、雞籠守軍。

1665(明永曆十九年)

․鄭經遣軍北上,準備對抗重新佔領鷄籠的荷蘭人,將淡水城廢址四周圍以木柵,控制淡水河流域,阻絕淡水與鷄籠間的聯繫。

1668(永曆二十二年)

․十月,荷蘭人以孤立無援且無利可圖,棄守雞籠,退出臺灣北部,正式結束在臺的殖民事業。

1681(永曆三十五年,清聖祖康熙二十年)

․清兵謀攻臺灣,鄭克塽命左武衛將軍何祐為北路總督,率兵以戍雞籠、淡水,並修茸紅毛城。

1683(康熙二十二年)

․施琅攻降台灣,明鄭亡。

資料出處[]

張建隆<十七世紀初,西、荷及清人對淡水的記述與認知>(《台灣文獻》53卷3期,2002,9,30)

Advertisement